Posted on

玄武成為皇朝的守護神,始自大唐。歷經宋、元、明、清四朝,祂得到皇帝的敕封、加封、累封!
最早,由唐太宗敕封祂為「佑聖玄武靈應真君」。將「佑聖」與「玄武」合一,使玄武成為「佑聖真聖」。
玄武星神,到了宋朝尤為突出。有四件事值得書寫:
1.改玄武為真武:到宋真宗大中祥符四年(1011),宣稱大宋聖祖乃為趙玄朗。下詔天下臣民皆得避諱其名,改「玄武」為「真武」。
2.四聖庇祐朝廷:增添天蓬大元帥、天猷副元帥、翊聖真君三位,與佑聖-真武並列「四聖」,護衛宋皇室。
3.加封為「佑聖真君」:靖康初(1126),宋欽宗、加封祂為「佑聖助順真武靈應真君」,祂又多了一個一般民眾少知的「佑聖真君」名號。可惜,祂無法保護徽、欽兩帝,免受「靖康之恥」,淪為金人的階下囚。
4.加封「北極」名稱:由於祂位在北極上空,宋寧宗(1168-1224)特封為「北極」佑聖助順真武靈應福德真君。
到了元朝,蒙古皇帝從北方大漠入主中國,也接納中華文化的玄武神,依舊崇祀祂。
世祖忽必烈(1215-1294)於至元4年(1267)建都於北京,有龜蛇現於高梁河上。群臣附會,國家受命於北方,上有玄武護佑,將可消滅南宋。世祖下命建昭應宮,祀真武。
到元成宗皇帝大德7年(1303),加封祂為「元聖仁威玄天上帝」,從此真玄神格提升到「上帝」之名。
到明朝,皇家對真武寵祀尤加,成為皇室唯一守護神。
明太祖朱元璋(1328-1398)平定天下,為感念真武陰佑祂,乃於南京建廟崇祀。明成祖朱棣(1360-1424),於1399年發動「靖難」政變,起兵祭纛,祂顯聖護衛於天空。事成,乃於北京城艮隅(東北角)及武當山重建廟宇。
永樂10年(1412),命隆平侯張信、駙馬督尉沐昕、工部右侍郎郭璡、禮部尚書金純等率20餘萬軍民,工匠大修武當山。到永樂21年(1423),歷時12年,敕建的大嶽太和山大小宮觀33處落成。在此期間,永樂12年(1414),還立真武廟於北京。加封祂為「北極鎮天真武玄天上帝」。
玄天上帝信仰發展至明朝,為明皇帝獨鍾。「真武大帝」取代宋皇朝厚愛的「四聖」。祂宛如成為明皇家的守護神,皇帝且每年遣太常官於3月3日及9月9日,春、秋兩度與祭。皇家提倡祂的信仰,風行草偃,百姓於全國各地立廟崇拜。
明鄭延平王(1624-1662)入主台灣,將祂、孔子、關帝香火携來。鄭經(1642-1681)即位、安定後,於台南分別在永曆23年(1669)為祂立北極殿;永曆19年(1665),為山東、山西兩聖人興全台首學孔廟及祀典武廟。
北極殿中的真武大帝,護衛延續於海角之明皇朝命脈,只有短短的14年。到鄭克塽(1670-1707)時,清聖祖皇帝於康熙22年(1683),派施瑯收回台灣納入其版圖,祂也救不了明室。
清皇帝對真武大帝的尊崇,不比從前。朝廷不再奉祀,祂轉入民間,香火依舊鼎盛。由此看來,台灣人民延續宋、明兩朝之傳統,祈求祂護國佑民、斬妖除魔。至今,祂仍是台民最喜歡的神祗之一,排名第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