現代版《三官手書》:三元節向三官大帝懺悔疏文
道教史上第一篇文疏應屬「三官手書」,可惜只留其名,未見內容。
我們只能揣測第一代天師張道陵於三元節時,教導信徒行「三官手書」之儀,為自己拜懺悔過、治病。我估計,祂應該受《儀禮‧覲禮》中記載影響:「祭天燔柴,祭山丘陵升,祭川沈,祭地瘞。」將祭天官之文,焚燒於天;祭地官之文,瘞埋於土;祭水官之文,放流沈於川。
另外,根據《三國志 · 魏書八二 · 張魯傳》,也有類似的儀式:「主為病者請禱。請禱之法,書病人姓名,說服罪之意。作三通,其一上之天,著山上,其一埋之地,其一沈之水,謂之三官手書。」
而張魯(2世紀-216、245或259)是張道陵之孫,已是第三代天師。史書記載「三官手書」有三張文書,一為上天,二為埋地,三為放水沈川。只言為病人向三官請禱之法,並未明言是否在三元節行此科儀。
我為了上「道教精修班」,乃改良書寫現代版的「三官手書」,作為上課教材。不只用於禱病癒,而是更廣泛的反思自己宗教道德的罪行。於三元節日,修此文書,懺悔自己,改過自新。具有自我反省、向神祈禱之意。
在舉世個人主義流行,千錯萬錯都是別人的錯之年代,「三官手書」呈現的自省功夫,尤具意義。
現將文檢臚列於下,供臉書好友、方家酌參: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