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osted on
道教四大天師
道教四大天師

師徒道緣:王靈官拜薩天師為師

東漢鍾離權收唐朝呂純陽為徒;到了清朝,呂純陽再收柳天君為徒;宋朝薩守堅則收明朝王靈官為徒
這三個故事,在華人宗教史中,成為不同時空的著名師徒神話。而被道教、儒宗神教視為傳奇,也被道士及鸞手、鸞生引為飯後茶餘的佳話。
其中,王靈官尾隨薩守堅12年,只要薩為一惡,就欲金鞭棒擊他。最後,不但未打死薩,反而敬他為與師。這180度的轉折,尤為膾炙人口,令人嘖嘖稱奇!
祂倆人的故事,被明代「神魔小說家」鄧志謨(1560-1624)編篡書寫於《唐代薩真人得道咒棗記》中,在萬曆31年(1603)刋行。
他在書中詳細說明薩守堅與王惡(王善)兩人神的恩怨情仇。其師徒之情節,有可能參酌當時風行的《太上元陽上帝無始天尊說火車王靈官真經》。隨後被收錄於《萬曆續道藏》(1607)中。
來到民國,此經典再被編入鸞堂課誦的《列聖寶經》。此時,更改經名為《豁落王靈官靈應真經》
此故事前後14回:話說湖南衡州府湘陰,地方人士-素性凶狠、臂力過人的「王惡」。他自告奮勇,學周處除三害,願意為在地鄉民收服南山的猴精,再到北山降服馬精。不料在與馬精纏鬥之際,精疲力竭殉死。
鄉民無不感念他生既為烈士,死當作英神。群眾向府城隍報告,再由府城隍向省城隍呈報,最後再由省城隍奏聞玉帝。玉皇大帝敬其英烈,敕令王惡為湘陰神,可血食一方,每年饗食一祭。
此後,王惡經常在此顯聖,在地居民乃為祂立「廣福廟」,尊稱祂為「廣福王」。然而,王惡對鄉民供養的血食、三牲並不滿意;要求福主提供童男童女「人牲」。此舉,引起鄉民極度不安。
它被雲遊四海至此的薩守堅知悉後,以「雷法」放火燒掉靈官廟。
王惡法術鬥不過薩真人,乃至省城隍處告狀。城隍聽罷,告知靈官只要薩守堅為非作歹,就可以用金鞭杖擊斃他。但是,城隍不准靈官藉口報復,胡亂修理薩真人。乃派出監察使作陪靈官,判斷是非對錯。
出乎意料之外的是:人尾隨跟蹤薩真人12年,見祂不貪財、不好色、不呵風、不駡雨、不怨天、不尤人。薩守堅為人正直,行事正派,王靈官那支金鞭不但無用武之地;反而臣服於祂,願意侍之為師,永遠護衞真人。
同樣的,在《靈應真經》中,不只有「靈官咒」,也有「薩真人咒」。而在薩咒中,再次強化祂與靈官的師徒之緣。
不過,如果我們回到台灣的廟宇現場,為徒兒的王靈官,不少廟宇作為主神或配祀、陪祀神。反而,極少見到為師父的薩真人廟;僅管祂是道教四大天師之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