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

就全球視野,他(她)們虔誠迓媽祖的人數,超過大陸祖廟、沿海、沿江省分及海外。以本島來看,台灣中南部熱衷媽祖,又勝過北部、東部;本省族群又強過外省、客家族群。
在農曆3/23媽祖聖誕當天,各地信徒以不同方式,慶祝祂的聖誕。
最常見的祝聖,是迓祂「遶境」。
廟方動員信徒迓祂在自己的境內遶行、遊庄。由各陣頭在前,鑼鼓喧天,媽祖神轎壓軸。浩浩盪盪,綿延數公里。所謂「遶境」,即是請祂巡遊、護衛、安民。
其中的「境」,即是指「祭祀圈」。先民在單一庄或數個庄或數十庄組成,聯合起來出錢出力,為祂立廟、辦理科儀。如大甲媽祖有53庄,新港媽有18庄,松山媽有8街庄,關渡媽有7甲頭,淡水媽有一街庄6神明會。
各地方的媽祖,在其聖誕前或當天,遶行自己的領域範圍。從張貼境內的「遶境香條」上書寫「遶境平安」,亦可見它只具「巡視領域、平安信眾」之意。完全異於類似遶境的「暗訪」之儀,後者只用來「打擊疫鬼」、「驅逐惡煞」之用。
再者是,請祂「進香」。
在遶境、進香之路途,尚有「鑽轎腳」之儀。它是媽祖信徒的專利,他(她)們熱衷在大甲媽祖、白沙屯媽祖往返的路途中,事先恭候。以五體投地之姿,匍伏穿越媽祖神轎。咸信此儀,可保平安、健康。
第三,是以隆重的「官式三獻禮」敬拜祂。
它異於道士主持的三獻科儀,而是朝廷依儒教之儀,派遣命官祭拜媽祖的方式。當清朝派施瑯打敗鄭克爽,收回台灣後。清康熙皇帝要求來台的最高行政長官,代表他於春天媽祖誕辰、秋季媽祖升天日,兩次祭拜媽祖。
此儀式尚可見之於台灣台南大天后宮、澎湖天后宮、緹標館等。但它也非只有媽祖行此儀典,其他如玄天上帝、關聖帝君、保生大帝、神農大帝,也享有此殊榮。後三尊神,尚且用規格更高的「釋奠禮」祝賀其聖誕。
2023年新港奉天宮執事以百年難得一見之儀,敬拜新港媽。於年初元宵節遶境18庄,農曆3月中旬迎接大甲媽進香,在大街行祝壽大典。3月23日,再次擴大、昇格儀式規模,慶祝媽祖聖誕。董事會用「八佾舞」、「雅樂」、「三獻禮」等構成的「釋奠大典」,禮敬媽祖。
這是複製祭孔之儀到新港奉天宮來,在過去的朝廷體制,屬於「僭越」。但在今日的民主自由體制,又何妨呢?
整體而言,上述這些儀式,見之於各神譜。只是,比較媽祖與他神的「遶境、進香」,似乎媽祖更勝一籌,其中大甲媽為翹楚。「鑽轎腳」,則以媽祖最夯。至於「官式三獻禮」,頗為肅目;卻不像祭孔、祭關的「釋奠禮」盛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