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osted on
土地公土地婆
土地公土地婆
龍抬頭
龍抬頭

土地公最夯:漢族有幾個土地祇?(1)

農曆2月2,俗話說:「龍抬頭」;大部分台民皆知為「土地公誕」。
祂本質為土地「自然崇拜」,沒有如人般的「生日」。我們漢人祖先延襲2500年前,周朝於春天「社祭」的傳統,擇「頭牙」為春社祭土地之日,向祂祈求來年豐收,而名之為「土地公誕辰」。
然而,漢人卻發展出不少神明與土地祇相關?或是與地祇同質而異名,卻又各自發展信仰脈絡?這是個值得探索且有趣的問題:
首先,「土地公」應該是全台百姓認知、信仰最普遍的「男性神」;異於土地為「地坤」的陰性、女性象徵。這與「父權主義」有關,甚至還幫土地公娶土地婆,兩尊共同祀奉在神龕中。
在祂被擬人化後,我們祖先創造出一神話,宣稱周朝有一體恤人民的稅官-張福德,常為底層人民考量,不課徵高額的稅金。百姓乃尊祂為土地神,又稱「福德正神」。現在,將祂雕成頭戴員外帽,手持手杖,慈眉善目的造型,最為信徒熟悉。論其信仰,應該歸屬華人民間宗教信仰之大神。
俗諺:「田頭田尾皆有土地公」,每一個里社,幾乎皆有祂的「廟、祠」。因此,在台灣有大量奉祂為主神的廟宇,無論規模大小,皆向政府合法登記。官方於2005年的主神廟宇的調查,土地公廟的數量,從第三躍升到第一。壓倒第二名王爺、第三名媽祖。
為何台灣民眾喜歡祂?
應該是百姓愛財,祂賜給人們財祿的神格有關係。普遍來說,庶民具「有土斯有財」的想法,認定祂為財神。為了求財祿,乃向祂祭拜;執事、頭人乃為祂立廟,滿足大眾的信仰需求。此將土地視為財神的信仰心理,是土地公廟遍佈全台灣的主要因素
再加上,整個社會的運作皆與求財、追利有關。有如太史公所言:「天下熙熙,皆為利来;天下攘攘,皆為利往。」誰不為家庭子女打拼賺錢?有幾個讀書人不為五斗米折腰?各行各業,為了財祿、富貴,熱衷祭拜土地公。
因此,在農曆春節之後的「頭牙」,台灣人民如潮水般的湧入大街小巷、各著名景點的土地公廟,向祂膜拜、求財祈祿;希望財源滾滾而來。
再者,全台各地部分土地公廟的執事,東施效顰南投紫南宮,以擲筊換求「發財金」之儀、再次推廣土地公信仰。祂手捧金元寶,成為帶來財富的神格。嫓美趙公明武財神,勝過關聖帝君、灶君等財神;更是大幅度超越文財神比干,陶朱公范蠡、子貢、石崇等財神。
您求土地公沒?您有博到發財金了嗎?您賺到錢,有還願、還給廟宇發財金了沒?報載、聽說:不少信徒「向天借膽」,拒還發財金,佔土地公便宜,已有數百萬,甚至數千萬的呆帳。這樣好嗎?可以向神借錢不還嗎?

相關文章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