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osted on

后土元君.地母至尊:漢族有幾個土地祇?

南投寶湖宮地母廟
南投寶湖宮地母廟
后土元君
后土元君
松山慈惠堂地母娘娘
松山慈惠堂地母娘娘

在各民族幾乎皆有將土地當作「大地之母」神,華人亦不例外。在華人各宗教中,視土地為大地之母,應屬道教的「后土元君」及民間信仰、鸞堂的「地母至尊」
祂具有下列幾點特質:
1. 跨教神
如果說「后土」信仰源自儒教;來到道教,轉化變身為「后土元君」。在民間,信徒䁥稱為「后土娘娘」,或稱「地母」、「地母至尊」,是一尊雍容華貴的大神。然而,后土元君偶爾見之於掛軸畫像,信徒鮮少為之建廟。
反而,在台灣有為數不少的「地母廟」;比較接近鸞堂或民間信仰。其中,以南投寶湖宮天地堂地母廟,規模最大。早年,它為鸞堂;現在已經停鸞。它的分靈頗多,如宜蘭元心舍地母廟。
鸞生、鸞手與信徒最早為祂立廟,應與大陸陝西漢中鸞堂著造《地母真經》有關。鸞堂受其影響,乃為之設壇、建廟。另外,本地慈惠堂系統,如花蓮慈惠堂總堂、台中慈德慈惠堂、松山慈惠堂、汐止善琴慈惠堂等,皆奉祀祂,尊稱為「無上虛空地母至尊」。
由此看來,后土元君與地母兩者異名而同質,祂跨越儒宗神教、民間信仰與道教三種信仰。
2.神格高
祂在道教的神格非常高,在「先天無極神」、「開天太極界之神」及「後天真聖」中,位於第二階「開天太極界之神」最上層,僅次於第一階至高神的「炁」與「三清道祖」,及在其下的斗姥、東王木公及西王金母之下。
祂與諸多天界之神:如北極紫徽大帝、南極長生大帝、天皇大帝並列為「四御」;如果將此「四御」,再加上玉皇大天尊、東方太乙救苦天尊兩神,則成為「六御」大神。后土元君皆在其中。
3.女性神
原來儒教的后土,屬於自然神(nature god),並無性別。來到道教,皇天后土並稱:皇天為陽、乾,后土為陰、坤。因此,土地祇,應屬女性神。在太極圖中,白、黑相隨,陽、陰相合;一陽一陰是為「道」。
此時,「黑與陰」皆為女性的象徵。因此,在道教的圖像中,就將之畫為雍容華貴的「女性神」,稱之為「后土元君」;異於孔教的「后土」地祇,完全不言性別的「自然神」。祂是華人西王母、棃山老母、種火老母、順天聖母等諸多「母娘」信仰的一尊女神。
4.超越性
道教的后土元君的神格,又異於孔教。孔子教導學生的《易經》中說:「天行健,君子以自強不息。地勢坤,君子以厚德載物。」夫子希望弟子學習天地,當一名文質彬彬的君子。必須得學上蒼戮力運行、永不停息。效法土地祇,供養人類、萬物,具有深厚之「品德」。
來到道教,《道德經》中言:「人法地、地法天、天法道、道法自然」。土地如上天、大道、自然,具有只給不取,孕育萬物,供養人類而不求回報之品。祂成為「生而不有、為而不恃、長而不宰、功成弗居」的玄德、超越之神。
這四點特質,皆是從儒教轉化而來。從名稱來看,后土變成后土元君。據《上清靈寶大法》記載:「男真之極尊者稱道君,女真之極尊者稱元君。」再從太極的概念來說,道有陰陽之炁相合而成;而陰炁即為皇地祇,陽炁為皇天上帝。
大陸鸞堂著造《地母真經》,傳到台灣影響本島鸞堂執事為祂立地母廟。以瑤池金母為首的慈惠堂系統,在國府時期歸道教,現在各堂則自我認同道教或民間信仰。皆祀無上虛空地母至尊,將祂裝飾、雕刻成華麗的女神。
最後言超越性:儒者法天地之情感,已經具備正能量的道德律。而道士法天地之情感,又比儒者要求還高。是超高道德標準,也是玄之又玄、深遂的上品之德

相關文章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