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osted on
大甲媽進香
大甲媽進香
過火
過火
鑽轎底
鑽轎底

一般人看繞境、暗訪、進香,以為皆屬〈迓神〉、〈迎鬧熱〉;殊不知,內行人看它們,皆可區分彼此的差異,判定其不同的意涵及象徵!
過去,我們祖先從唐山過臺灣時,既帶來家鄉的神祇,也把這三個科儀引進。隨著時代、社會變遷,信徒的需求,被廟宇頭人加以轉化。各廟宇依其神明聖誕、廟宇奠基或時令節慶等三個時間點,請出自己的守護神巡視〈境〉內,並賦予不同的宗教意義。
在歷經明朝、清季、日據,發展到國府、至今,部分宮廟的儀式不但熱潮未退,且有愈演愈烈的趨勢。其中,中央研究院的社會變遷調查,〈進香〉是台灣人最熱衷的儀式之一。

先說繞境:

它是指請神在自己的管轄〈境〉內繞行、巡視,具保境安民之效。繞〈境〉的範圍,常指為神立廟、祭祀神明的信徒居住地。它可能只是一個庒頭,也可能數個庄頭或數10個庄頭。學者稱之為〈祭祀圈〉,我以為用〈圈〉字,不如用〈境〉字恰當。因為,神明或居民的領域,不可能像〈圓形〉的圈,反而比較像是〈不規則形狀〉的境。
而且,境既然是神明駐驆、巡守的〈神聖領域〉,也是信徒居住的〈世俗地區〉。像大甲媽在每年媽祖聖誕前的3月初起駕出城,及回鑾安座前,必先行繞境轄區內的大甲鎮、外埔鄉、后里鄉、大安鄉等53庄,象徵〈繞境平安〉。

再以暗訪為例:

它是指請神出巡,在〈境〉內驅逐妖魔鬼怪。因此,只有具此凶悍、打鬼、降魔神格的新莊大眾爺、台北霞海城隍爺、台北艋舺青山王及淡水清水祖師等神明,能夠行此儀式,擔此重任。前三個神,在聖誕時出訪;清水祖師則選擇在病菌最多的端午節暗訪。
常見其護法神的神將或將團先行,主神坐神轎壓軸殿後。台北城在農曆5月13日、10月15日分別迎城隍爺、青山王暗訪,其共同護衛神范、謝兩將軍,常以巨型神將在前驅妖、掃淨。由於這兩尊神將一高、一矮,白、黑臉裝扮,手拿法扇,口吐長舌。比鬼還凶的臉型,令人不寒而慄。在日據時代,曾兩度代表台灣神將遠赴東瀛表演,尚且紅到日本及東京博覽會。

再來看進香:

它是指請神到外地廟宇短暫停留(駐駕)或過夜安座(駐驆),供當地信徒參拜、祈求。此時,進香具有兩廟神明平等交換香火(交香)、作客的宗教意義。而兩廟頭人,也因進香拉近關係,深化彼此交陪之社會意義。
現在彰化南瑶宮、白沙屯媽祖廟,每年都宣稱回母廟北港朝天宮〈進香〉。事實上,它的本意是返回母廟〈刈取香火〉到自己子廟(分靈廟)的香爐內。就宗教神聖性格來看,母廟香火鼎盛,代表香火靈力強,挖些香灰到子廟香爐,就可增強它的靈力。不過,現在這些分靈廟頭人喜歡用〈進香〉這詞彙,捨棄〈刈香〉的概念,象徵它與母廟地位平等。
由此看來,繞境、暗訪、進香三者,看似皆有迎神,實際上,卻呈現出不同的宗教意義。而且,有時候,暗訪與繞境結合;有時候,繞境與進香結合。前者,以淡水清水祖師、新莊大眾爺最具代表性;後者,以大甲媽、新港媽、旱溪媽最著名。
以淡水祖師爺為例,在端午節5月5日下午,先行〈暗訪〉;5月6日整天〈繞境〉。暗訪時,淡水人相信老三祖(清水祖師)及三太子(中壇元帥),共同乘坐在兩人扛抬的攆轎出去巡街,具收妖降魔、驅逐瘟疫的效果。此外,扛攆轎的乩童被神明附體後,常會指示今年度暗訪及繞境啟動的時辰。
決定時辰後,小攆轎依往例準時暗訪,繞行當年鼠疫橫行的老街巷道,並在幾個定點短暫停留,讓信徒膜拜。象徵兩位神明連手驅逐境內的妖魔鬼怪,並可安定信徒的心裡。
此外,祂們從廟宇前往淡水老街、水碓、庄子內等三個〈境〉的四個角落,分別安置東、西、南、北營。象徵已經請天神兵將駐守本地,任何邪靈再也不能、不敢擅入,進而淨化、保護了整個淡水〈境〉。
隔天,持續迓神繞境。在清水岩祖廟廟帶領下,分小攆轎小型陣頭與大型車隊、大規模陣頭兩路人馬,進行〈兩軌〉重複型態的繞境。小攆轎只有10餘人,大陣仗則數千人組成上百個陣頭。前者由道士、童乩、轎夫、執事組成,後者由清水祖師廟方、祖師爺分靈神明会、地方軒社及社團、淡水境內各宮廟及其交陪廟,組成龐大的眾神轎、陣頭,共同遊街,巡視淡水街、庒。
至於大甲媽的〈繞境、進香〉,時間長達9天8夜,步行跋涉約330公里。從台中南下彰化、雲林至嘉義,到達新港奉天宮再行折返。參與的宮廟上百間,陣頭高達數百陣~千陣,隨行香客少則數十萬,多達百萬人。與天主教徒至梵蒂岡朝覲、穆斯林到麥加朝聖,並列為世界宗教三大盛事。
此時,大甲媽的繞境、進香,具有巡守、保護自己53庄住民的安全,與台灣媽祖聯誼會會員宮、友宮平等往來,及滿足沿途信徒年復一年敬拜並祈求媽祖的期待等宗教、社會的需求。
在全台眾神暗訪、繞境、進香中,就數大甲媽的〈繞境、進香〉規模最大,北港媽的〈繞境〉最具藝術性及白沙屯媽的〈進香〉最具特色。三者皆具高〈知名度〉、〈聲望評價〉及〈影響力〉,而被文化部甄選為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資產〉。
最後,新莊大眾爺、台北霞海城隍爺、台北艋舺青山王及淡水清水祖師的暗訪、繞境,雖然也具聲望,經由國家延聘〈文化〉專家評比,只獲得〈市級非物質文化資產〉的肯定,次於三個媽祖的〈國家級〉標準。
或許這些神明在天有靈,會有不平之感。祂們內心嘀咕:〈為何在台灣地區人世間的評比,我們的排名怎麼會低於媽祖呢〉?事實上,與眾神無關,而是與經營、主持廟宇的頭人,觀察社會變遷、信徒需求的理念及視野有關。

相關文章:

廟際關係的變遷:談「進香」與「刈香」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