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osted on

《敬灶全書》新解:如何作一名優質解籤者?

日前(3/16),應台北艋舺文新道場王院長之邀,以《敬灶全書》為範例,上一系列的「解籤詩」課程。
我趕到現場,學員已經坐滿會場。第一次上課,我概論幾個問題:一、籤詩是什麼?二、籤詩的種類與結構?三、抽籤與籤詩的關係?四、當代解籤所需的能力?
先,論籤詩與占卜、讖緯的關係;它約莫出現在五代十國之時。台灣流行的籤詩,以媽祖、觀音菩薩、關帝、保生大帝為著名,皆收錄在明朝《道藏》。而《敬灶全書》為清朝扶乩而來,收集在《道藏外藏》中。
至於每種籤詩的「結構」(structuralism )皆大同小異。有籤詩名、籤判、詩文、細解等四項。詩名」常有歷史典故,「籤判」足以斷吉凶,「詩文」賦以此籤詩的內在意涵,「細解」在回應求籤者的困境。
其次,言「抽籤」。依中央研究院的「台灣社會變遷」調查,台灣民眾非常熱愛抽籤。約有23%的百姓,有擲筊與抽籤之行為。它僅僅次於安太歲:56% 、算命:32% 、收驚:28% 的信眾。
過去,須到廟裏擲筊後,再抽籤。現在,可以在網站線上抽籤。
廟宇對實體抽籤的信徒,要求不同。鬆者,拜神後擲筊,得聖杯即可抽籤。嚴格者,拜神後擲筊,得聖杯即可抽籤,將之置於神案,等候半落香,再擲筊得到聖杯,即是此籤。最嚴格者,拜神後擲筊,得三聖杯即可抽籤,將之置於神案,等候半落香,再擲筊得到三聖杯,才判定此籤。
第三,以豐富人文學涵養解籤詩。解籤者應該學會吟唱詩歌,再用唐音河洛語吟此籤詩。再者,可以運用傅偉勳的「中國詮釋學」解讀籤詩。
先以「實謂」,探索籤詩字、詞的意義;再以「意謂」,解讀整首籤詩的意理。從「蘊謂」來解典故、徵兆,回應籤詩。續以「當謂」,用籤詩回應、分析抽籤者的困境。再以「創謂」,指引抽籤者困境的方向。
最後,以「社會科學」理論、概念來解籤。「社會學」中的當代社會結構與社會困境,是分析求籤者的參考架構之一善用心理學的人格、情緒、認知等概念,來理解求籤者的內心困境。再用「諮商學」的專業、同理心,看待求籤者的問題。如果可行,跨學科的能力養成,是回應求籤者籤詩的良方。
約3.5小時的課程,倏焉而逝。學員專注、求知若渴的神情,鼓勵、感動了我的熱情與傾囊相授。總希望宗教「善知識」,能夠「善分享」,讓它成為「善常識」。一點一滴累積的「善能量」,滋養台灣社會。
或許,這是我愛台灣的方式!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