先前,在基隆代天宮已經講了兩講的《豁落靈官靈應真經》;日前(4/20),我再講第三講,本經也就告一段落。
我引導學員看整本經的「結構」。它可以分為「偈詩」、「咒文」、「經文」、「寶誥」及「迴向文」等五部分。逐一剖析,旁徵博引,逐字、逐詞、逐句、逐段,作「比較」或「視域融合」(fusion of horizons)之詮釋解讀。
再仔細看其「內容」,計有幾項:
先言神格:
豁落靈官道教廟宇的護法神,如北京白雲觀、宜蘭道教總廟三清宮,前殿供奉祂;又是眾靈官之首。來到儒宗神教,祂為五恩主之一,排名第四;偶爾被提為主神,如宜蘭頭城喚醒堂。到明朝,被成祖封為隆恩真君。
次言功能:
祂是最凶悍的恩主公。祂有三隻眼睛,為怒目靈官。具有救刼、懲惡、雨晴、瘟疫、斬鬼、奏請玉帝等多項功能。
三言造型:
祂呈現怒容,常以站立之姿。右手持金鞭,左手掐靈官指;著紅袍,穿綠靴,腰繫龍索、雷火帶。銅鈴大眼,炯炯有神,正視往來的蒼生。
四言師徒關係:
宋朝薩守堅真人曾用雷火焚毀靈官廟,只因祂殘忍的好嗜活人血肉。祂一狀告到玉帝那邊,玉皇賜金鞭,同意祂「先鞭後奏」。只要薩真人有為非作歹之事,即可鞭死他。沒想到,尾隨薩真人12年,竟沒有發現他的惡行。乃拜祂為師,終身奉持;為祂護法,改名叫王善。
再說「引申」意義:
本經來自道教,經文卻借用佛教的「開經偈」及「終經迴向文」。來到儒宗神教,由原本的《太上元陽上帝無始天尊說豁落王靈官攝魔治世真經》,改經名為《豁落靈官靈應真經》。充分體現「恩主公經」具三教融通之意。
本為道教之「護法靈官」,到恩主公信仰,轉身化為「怒目恩主公」。祂成為跨兩教之神,旣有斬妖護衞之神能,也有降筆教誨之神格。祂與師父之情感,洋溢於經文中;成為神、人之佳話。雖然,薩真人為「雷祖派」之首;但是,王靈官比師父還紅。台灣偶見靈官信仰,卻少見薩真人廟。
最後,說「經文運用」:
它本身是「課誦修行之法本」;鸞生可於聖誕法會、禮斗壇場課誦。其經文中的「咒語」,可以作為「收驚濟世」之用;也可以用「咒語」來奉請靈官,「結界」神聖法壇。或用「薩真人咒語」,行雷法,「禱下雨、止淫雨」。在扶乩時,可以請祂降筆濟世;或是請祂造經、著書。
言至此,我以為:本經既是一本道經,也是恩主公經。經文充滿法術,也可持咒請祂護體。
當您欲深信而想行薩真人之雷法、手印;當然,少不了使用祂的咒語。不過,您相信嗎?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