氣宇軒昂.三峰挺聳:岳飛畫像與神尊之造型





氣宇軒昂.三峰挺聳:岳飛畫像與神尊之造型
岳飛長的帥嗎?《敦倫經》透露出玄機。在《寶誥》中,說祂的形象。
三峰挺聳,手執瀝泉神鎗。
五部齊眉,身披雪花銀鎧。
此對仗工整的對聯,描述岳飛內在與外在的模樣。
其中「三峰挺聳」是指祂的面貌表情。岳飛的眉峰、眼峰、鼻峰此「三峰」。都非常挺拔、俊俏。祂天生擁有一對劍眉,一雙單鳳眼微微上揚;眉清目秀,加上俊挺的鼻樑,真是個美男子。
「五部齊眉」是指祂的內在意涵:指祂熟讀兵書,滿腹經綸,已達眉毛如此高。鸞手造經借用佛經中的「五部」來形容祂的人格特質。
以「佛部」,表達祂的覺悟能力。用「金剛部」 ,表現祂的睿智。以「寶部」,表現祂的福氣、官祿。以「蓮華部」,表現祂理性、判斷。用「羯磨部」,表現祂對國家民族的悲天憫人之情。簡單來說,祂具足覺明、智慧、品德、理性、悲憫之高尚品格。
「手執瀝泉神鎗」是指祂躍馬中原,手中拿的是長一丈八尺,𩆜蛇所化的「瀝泉神鎗」。「身披雪花銀鎧」,是指祂身上穿的是如白雪花、銀色的鎧甲衣,帶領岳家軍渡江北伐,深入敵穴。
此斯文、雄姿英發,英氣勃勃的造型,比較符合歷史中的岳飛。
因為祂在39𡻕,年紀輕輕即為皇帝殉死。根據宋朝畫家劉松年(1174-1224)所繪《中興四將圖》中的「岳飛」,即是彩繪出祂年輕、未留鬍鬚的模樣。本地廟宇只有極少數岳飛神像,以此樣式雕刻。
其次,在杭州岳王廟「還我河山」的岳飛,已經有了「短鬍子」。
在其神像上面橫樑懸掛「還我河山」的匾額,說的是祂畢生之志願。祂曾經四度北伐,數次擊敗金悍將兀朮元帥,直搗金人朱仙鎮(開封)的壯舉。若不是被高宗下12道金牌令其班師回朝,早就收回漢族河山。
此岳王神像,著鎧甲衣帽、佩劍,氣宇軒昂,英氣勃勃。猶如《滿江紅》中的情景:彷彿祂「駕長車,踏破賀蘭山缺。壯志饑餐胡虜肉,笑談渴飲匈奴血。待從頭,收拾舊山河,朝天闕。」祂是如此豪邁,如此瀟灑。
神像兩側有一長句對聯:
觀瞻氣象耀民魂,喜今朝廟宇重開,老柏千尋抬望眼。
收拾山河酬壯志,看此日神州奮起,新程萬里駕長車。
至此廟瞻仰岳王,俎豆馨香,其英魂振鑠華族民族氣節。歡喜看到重建之岳王廟,也得抬頭仰望廟埕古老、高大的老柏。
儘管當年岳飛當年壯志未酬身先死,但是,今天神州大地已經重歸華族。百姓應當奮起,猶如當時的岳王,駕長車馳騁,開展萬里,追求未來𡻕月的新旅程。
第三,岳母刺背「精忠報國」的青年岳飛,常見之於廟宇石雕、彩繪。
據《宋史.岳飛傳》及《精忠演義說本岳王全傳》,分別說岳飛背上刻有「盡忠報國」及「精忠報國」兩版本。前者是岳飛被誣下獄,祂露出背上「盡忠報國」四字給審判官看,証明祂沒叛國之心。
後者這本小說故事流傳甚廣。它是在說:岳母在祂小時候,於其背上「刺」上「精忠報國」四字;是母親對祂的期待,也是岳家「忠臣孝子」的家教。用此形容岳飛有一好母親,及祂的忠貞不二「形象」、「特質」。
最後,岳飛為「留長鬍鬚」的恩主公,坐於關帝或灶君身邊。
它有兩種模式。一為「關、岳」兩武將戰神並祀,是民國肇建,袁世凱當總統所下的一道命令。他本身出自行伍,敬拜關公與岳王。乃要求全國的關王廟,加祀岳王。兩岸三地較為著名的廟宇有:台灣日月潭文武廟,福建泉州、北京、四川重慶關岳廟。
另一為五恩主並祀。在本地恩主公廟內,常見關公、呂祖、灶君、靈官、岳王五恩主並列在主殿,供信徒膜拜。它是台灣特有的風格。比較著名的廟宇有:北台灣屯山忠寮行忠堂派下的三芝智成堂、台北行天宮、北投恩主公廟、三峽白雞行脩宮、金山勸濟堂、台北智仁堂、基隆代天宮、台北覺修宮等,較具代表性。
這兩類的岳王神像,皆以坐姿、武將,著鎧甲、盔帽,眉清目秀,「留長鬍鬚」的面貌呈現。與脫下頭盔,手捧冊書閱讀的「岳王」不同;也和頭戴一品官帽的「岳少保、武昌開國公」相異。
只有「三峰挺聳」、「英氣逼人」的神情,是各種岳武穆王畫像、神像,共同擁有、一貫的風格。